2月23日,北京一家超市,消费者扎堆选购。 2月25日下午,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再次强调,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多、密度大、流动性强,当前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而且随着复工复产,返京人流陆续累积,人群交往频率明显增加,所以“疫情出现反复”的担心不是杞人忧天,防控形势远没有到放松的时候。继北京市要求公园、广场制定限流措施之后,市疾控中心特别提醒,超市人流越来越多,超市也要有充分的防控准备,建议消费者不在超市内闲逛、闲聊,缩短选购商品的时间。 近日,随着新增确诊病例的减少,不少市民心里的焦虑和紧张自然有所缓和。不仅上公园的人多了,逛超市的人也明显增多。毕竟吃喝是生活刚需,宅在家里时间长了,去超市逛逛,还能换换心情,简直“两全齐美”。据报道,本市部分商超柜台、蔬菜摊前,肩并肩人挤人的扎堆儿现象已经出现。有的超市门帘尚未按照要求撤下,顾客进出需先用手推开厚重的门帘;有的摊位前,顾客根本不把一米线当回事,一家超市肉饼窗口前,20名顾客肩并肩等待食物出锅;超市结账处,更是人群聚集。“超市人这么多,会不会增加感染的风险”,一方面是遵守规则顾客的担心;“喇叭里一遍遍喊,要大家保持一米距离,但谁听啊”,一方面是超市工作人员的无奈。 疫情暴发后,人流聚集始终是防控的重点。随着复工复产,超市回人流回升在所难免。但疫情拐点未到,警报并未解除,人流聚集的场所,仍然是病毒传播的高风险地带。所以,像超市这样最容易形成人流聚集的公共场所,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所有的防控措施,只能更严,而不能有任何的放松。 对超市来说,在保障商品充足供给的同时,必须守好入门关。无论是设置一米线,还是摘门帘,这样的规定动作必须完成;必要的时候,不妨像公园一样,采取预约和限流措施;像物美等大型超市,采取手机APP下单、到店立取的销售模式,一来方便用户、大大缩短消费者停留时间,二来也增加了销售量,这样的选择,对于控制人流、促进销售,有着双重的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对消费者来说,满足生活需要,更要以安全为前提。日常所需,先列清单;到了超市,买了就走;一次买足,把日日购变成多日购,才是最明智的做法。更重要的是,要遵守一米线规则,这是对自己负责,也对大家负责。聚在超市,其实比聚在公园风险还要大。不少超市建于地下,多为密闭空间,不保持安全距离,更有可能助长病毒的传播。 非常时期,超市要保证不能“超员”;消费者购物,则尽量不要超时。无论是超市管理者,还是消费者,应当积极面对逐步恢复的工作、生活节奏,但对于病毒的防范和警惕,一分一秒都不能放松。多方齐心、捂死病毒,以后闲逛超市的日子有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