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通苑生活通App-天通苑生活圈App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22|回复: 0

天通苑深夜飘散刺鼻气味,到底来自哪儿,何时才能消除?

[复制链接]

1214

主题

1274

帖子

668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682
发表于 2023-11-8 21: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8月以来,天通苑居民晚上一直被刺鼻气味所困扰,大家四处找寻,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社区外的一家沥青厂。针对居民投诉,昌平区生态环境局多次对这家沥青厂监测采样,相关各方也在9月末召开座谈会,协调解决居民频频反映的问题。可截至目前,居民与沥青厂间还存在诸多争议。异味到底从何而来?“排放达标”与居民感知出现偏差该怎么办?沥青厂整改能否继续向前一步?这些问题仍亟待解答。
反映
深夜闻到刺鼻味,怀疑来自沥青厂
“一到晚上就能闻到异味,根本无法入睡。”“有时门窗紧闭也能被气味呛到,熏得头疼恶心。”今年8月以来,天通苑居民一直被不明来源的刺鼻气味深深困扰。为了搞清楚气味究竟是从哪来的,居民们自发组建了微信交流群,而从成员组成来看,反映最强烈的居民大多来自于东区。顺着方向,大家将目光锁定在了位于天通苑东北角、距离社区最近处约一公里的一家沥青厂。

地图软件显示,沥青厂距天通苑最近处不足1公里。
沥青厂全称叫“北京路新沥青混凝土有限公司”,位于昌平区北七家镇歇甲庄一号。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于1999年登记成立,建厂时,天通苑社区还未完全规划成型。王先生在天通苑已经居住了4年,他回忆称,刚搬来时偶尔能闻到异味,之前天通苑社区网上还有零星投诉,不过那时大家都没当回事,“可最近一段时间,气味问题突然严重了起来。”
10月8日晚11点左右,记者来到天通苑小区,并从天通苑东区一路骑行至沥青厂。与居民微信群里的状态一致,当晚这一时段并没有居民反映闻到异味,记者在小区里也没有闻到沥青味。
而当记者行驶至沥青厂北门的太歇路时,恰逢几名工作人员正在修路,这里散发出刺鼻的沥青味。居民向记者反映,当天异味高峰出现在深夜12点半左右,不少居民都在微信群里反映“味道又来了”。

为了求证气味是否来自沥青厂,居民纷纷向12345及昌平区生态环境局反映问题。有居民接到昌平区生态环境局的回访电话,对方表示一直在监测采样,并未发现沥青厂排放超标。
对于这样的回复,居民并不认可,他们反映,监测时间集中在晚8点至10点之间,可味道往往出现于深夜。有居民家中的新风系统显示,其中一次的污染峰值出现在凌晨4点至7点左右。
王先生分析说,其一,气味常在深夜至凌晨被闻到,这符合沥青厂的作业时间。其二,沥青挥发气味并不纯粹,难免夹杂烧胶皮、柴油等气味,这也与居民闻到的味道相符。“9月27日,大家来到沥青厂参加座谈会,4位居民代表当场表示,厂子里的气味和平时在家闻到的并无二致。”
协商
沥青厂在装车区安装密闭大棚
针对居民投诉,9月27日,相关各方在北京路新沥青混凝土有限公司召开了“天通苑空气污染问题座谈会”。从居民提供的一份会议记录上记者看到,除了4位居民代表外,参会的政府部门包括昌平区生态环境局、北七家镇政府、昌平区回天专班、天通苑南街道办事处,生产企业包括北京路新沥青混凝土有限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居民代表回忆说,尽管沥青厂认为气味成因复杂,并不承认其是气味源头,但座谈会上居民还是向沥青厂提出了三条诉求。第一,“十一”假期期间停产检修;第二,请有关方面将沥青厂迁至他处;第三,搬迁前尽快更新空气净化系统,确保有害粉尘及气体得到充分处理。
对于第一条诉求,居民表示,“十一”期间沥青厂的确停产了,大家都没有再闻到气味,“没气味时微信群里很安静,直到7号晚上群里又‘炸了锅’,这不也从侧面说明,气味就是从沥青厂散发出来的吗?”
对于择址另建,沥青厂表示难度很大,暂未考虑。
而对于更新空气净化系统,沥青厂也另有一番解释。根据会议记录,沥青厂认为其生产过程为全封闭状态,若出现沥青味气体,大概率发生在装车环节。因此,沥青厂承诺将于45天内在装车区域加装封闭大棚。而改造生产技术以及更新空气净化装置,则需进一步上报。
居民并不认可这份回应。有居民向记者表示,沥青趁热即载即走,味道应该不至于扩散这么大范围。
“而且如果按照沥青厂的说法,气味是从装车环节散发出来的,那又如何解释往往是高层居民先闻到,且高层比低层的气味更加明显呢?”居民们怀疑,沥青厂的烟囱才是气味的真正排放点。
争议一
刺鼻气味是否来自沥青厂?
尽管居民们对气味的感知尤为强烈,沥青厂也着手在装车区域加装大棚,可直到目前,围绕气味来源这一根本性问题,居民与沥青厂之间仍存在分歧。
北京路新沥青混凝土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称,从生产上说,目前工厂内能接触到沥青的只有两个环节,一是沥青加热,二是拌合设备。前者通过喷淋+碳吸附+uv光氧的组合方式实现废气处理,后者则通过动力除尘、布袋除尘及局部燃烧,以达到除尘的目的。“除此之外,我们就没有能产生异味的环节,厂界监测也始终是符合排放标准的。”

工作人员还反映,工厂在8月至10月期间曾多次停产,可停产期间居民的举报也并未间断。“相比前几年,近两年天通苑周边修路工程较多,我们工厂也给周边工程供过料,也许这也是产生异味的部分因素。”
记者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看到,昌平区生态环境局于10月13日曾对居民投诉给予反馈:“9月21日、22日,我局在对天通苑地区巡查时发现,立水桥北路、太平庄中街、白坊路、太平庄东一路等7条道路为新修道路,总长度约9.9公里,太平庄中街、立水桥北路与太平庄中一街交叉口等部分路段有异味散发。此外,天通苑东四社区口袋公园广场地面正在喷涂油性油漆,现场异味较明显……”
不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曾于9月26日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回复:“昌平区经与天通苑北街道核实,气味来源应属北七家镇北京路新沥青混凝土有限公司生产加工产生,该公司距东三区直线距离不足2公里,工艺为沥青生产及运输,加工及运输过程中会产生明显异味。”
由此可见,对于气味来源问题,各方没有给出明确定论。
既然居民有意见,沥青厂又表示很“冤”,那沥青厂能否向居民提前公示工期,以此“自证清白”?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沥青仍是订单式生产,常会临时接到紧急供料任务,而一旦遇上雾霾、下雨等天气,还有可能临时停工,很难做到提前排好班次并通知居民。
争议二
有异味是否代表有污染?
据居民反映,曾接到昌平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的回复,称8月至9月期间,昌平区生态环境局对沥青厂废弃排口及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情况进行了多次检测,结果显示其排放的废气中臭气、沥青烟、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指数均达标。另外,区生态环境局还通过突击检查、夜间巡查、联合执法等方式,对该单位净化设施使用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了30余次检查,未发现净化设施不正常使用等违法行为。
沥青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9月初以来,生态环境局的监测就越来越频繁了,相关方面也一直在做厂界监测,具体包括除尘器排放口及厂界4个点位,但监测数据一般不对工厂公开。“这也说明我们的排放是达标的,如果有问题有关方面会及时找我们的。”
由于监测数据不对外公开,“排放达标”的结果并未让居民信服。有居民疑惑,即便排放没有问题,可目前沥青厂周边已经有天通苑这样的大型社区,排放是否符合现行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的规定?在9月27日的座谈会上,居民代表向昌平区生态环境局建议,希望能对沥青厂实现全流程、全覆盖监测,并将相关数据向居民开放,但这样的提议并未得到明确答复。
值得注意的是,10月9日,昌平区生态环境局对北京路新沥青混凝土有限公司开出行政处罚。罚单显示,依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一项,该单位已取得排污许可证,现场检查时该单位未能出示环境管理台账。“2023年8月24日我局对该单位进行调查时,根据该单位提供的环境管理台账发现,该单位未按照排污许可证副本表14环境管理台账记录表中第四项的规定,对原辅料用量进行记录,上述行为属于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记录,责令改正,处0.6万元罚款。”
记者于10月30日多次致电昌平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表示“要先将采访上报领导才能答复”。截至记者发稿,仍未收到相关回复。
争议三
企业整改能否再进一步?
截至10月30日,沥青厂已启动安装沥青装车区域密闭大棚,而净化装置则仍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沥青厂工作人员表示,除了加盖密闭大棚,工厂还将对排放尾气作出局部调整。但这些做法与居民希望沥青厂搬迁的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
对此,沥青厂表示,搬迁并非企业能决定的事,还涉及政府规划等方面的通盘考虑。

截至10月30日,沥青厂已启动安装装车区域密闭大棚。(受访者提供)
记者手记
“达标”如何才能不扰民
噪声排放达标却依然影响居民夜间休息、污染物排放符合标准却仍有异味……近年来,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对居住环境的期待都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污染达“国标”却未达“民意”的情况频频出现,“达标扰民”似乎成了生态环境领域的待解难题。
采访中,沥青厂工作人员曾回忆称,昌平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也曾向他们提到“达标扰民”的概念。“达标扰民”并非新说法,指的就是企业排放合规,但周边居民却明显感到身体不适,甚至影响到了日常生活。从执法角度说,如果企业生产手续齐全,各项排放指标又都在合法限度内,那就没有理由进行处罚或要求整改。可若是仅以“排放达标”来回应居民,不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居民也难免对监测标准、监管力度产生质疑。这样一来,问题不仅会变成居民与企业间的拉锯战,还可能演化成对政府有关部门的不信任,后果不可谓不严重。
“达标扰民”的现象提醒我们:达标且合法是企业经营的底线,在底线之上,距离民众的期盼仍有较大空间,各方可以有很大作为。解答这道难题,给属地政府和行业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在工厂和居民区的规划选址上,前期调研工作做得更充分一些,尽可能从源头上预防出现类似争议;在日常监管上,加强监测频次、精准溯源污染、细化执行标准、督促整改。
只有充分听取居民诉求,并积极回应协调解决各方争议,尽力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在改善环境与发展生产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才能实现“达标且民众满意”的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Ttysht. ( 京ICP备19046759号-1 )

GMT+8, 2024-4-28 05:30 , Processed in 0.017859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ttysht X3.4

© 2001-2017 ttysh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