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通苑生活通App-天通苑生活圈App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02|回复: 0

中产消费降级“第一剑”,“斩”向了娃的兴趣班

[复制链接]

1214

主题

1274

帖子

668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682
发表于 2024-1-18 15: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点开蹦床屋的官网,拉到最底下查询它们的票价:五岁以上普通票一小时的价钱150元;如果包含玩镭射枪和开卡丁车,全套餐不限时的票价接近400元。

我大脑飞速转了一圈:就算两岁的女儿不玩无需付费,我和老公、7岁的儿子,三个人一小时的最低花销也要小五百元。想玩得尽兴和全面就得买全套餐票,再加点吃吃喝喝,轻松攀爬到1500元。我没有犹豫一秒钟,关闭了蹦床屋的网页,打开手机,开始搜索距离家最近的书店地址。

风雪交加、偶有还伴有零星冰雹的周日,户外运动行不通,图书馆不开,省钱且宜童性又高的室内活动,除了书店我想不出第二家。

舍弃昂贵的蹦床屋后,我们全家开始泡书店,老大读自己爱读的书、老二玩会儿展示的玩具、再纠缠着我或者她爸读会儿书,时不时还和同龄的小朋友互动几下。一个分文不花、又愉悦了精神世界的周日下午,就这么被我们消磨掉了。



在消费降级几乎成为所有家庭关键词的当下,养了两台“碎钞机”的我们也不得不严肃正视,在育儿路上如何压缩开支这个问题。

比如,玩这件事就大有缩水的空间。

旅行暂时可以被打入“冷宫”了,多看看家门口的风景挺好,城市这么大,总有我们没顾到的犄角旮旯可以逛。设施齐全的户外公园更成为了“座上宾”,有草坪、有烧烤炉、有滑梯和秋千,统统都免费。准备点吃食、再约一两家家有小孩的家庭,一个野餐局就攒成了。如果再带上飞盘、足球,简直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天。

收费、办年卡的公园一律不考虑,小区疯跑成为儿子周末的保留娱乐项目。自从我发现我儿子和小区一个同龄的男孩玩得很好,他俩拾根棍子当宝剑能比划一下午、相互扮狗能玩三小时之后,对于这种不花钱又省妈的玩法,虽然我不理解,但我大为赞赏。

但经济下行时期,在养娃这件事上,能让爹妈们大刀阔斧砍钱的,还得是兴趣班。

兴趣班在家长心中是一个很矛盾的存在。爹妈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初衷,原本是为了让孩子能在学习的闲暇之余有点寄托、有点“正事”干。但在“鸡娃”成风的当下,兴趣班——尤其是孩子读中学以前——反而成为碎钞重阵。



我的一位朋友,女儿身负体操、芭蕾、钢琴、思维课、画画五项兴趣班,比学校的主课还多出好几项。每一项除了每周上课、私教陪练要花费一大笔钱,平均一次两三百元的课程,朋友好像具备了自动减零功能,付的是二三十元,已经麻木。除此之外,这些项目但凡你参加一个比赛或者假期集训课,一个月五位数就不会“不翼而飞”。

我问朋友,孩子要走专业路线吗?回复肯定不会。

那为啥这么拼?答曰:大家都是这套流程,加上小孩子也愿意参加,爹妈就撒钞票呗;而且万一以后孩子想申好学校、或者走体制外的升学路线,没准这些活动也能锦上添点花。

曾经,孩子上兴趣班,是为了发展点闲情逸致;现在,孩子上兴趣班,是为了升学加分,家长“走火入魔”起来搞得比上学读书这件正经事还疯狂。

等孩子读到中学,兴趣班又立马从父母的“心头宝”变成了“洪水猛兽”。钢琴考级耽误孩子刷卷子、足球比赛耽误孩子背单词、思维课影响孩子思考、演讲课影响孩子晨读……最后,这些兴趣班的命运只有一个:被抛弃。



现在,大家都勒紧钱袋子过日子的时期,父母不用再纠结、孩子不用再勉强了,我们家用了三个方法把孩子的兴趣班开销打了下来。

首先,是找平替。

就拿我家来说吧。过去我们给孩子报了跆拳道,一节课50分钟、收费250元。现在,学校课后班每周一小时的篮球课、50元,真香!一小时接连不断跑跳,儿子运动量达标、玩得不亦乐乎。我的目的又不是让孩子捧条黑带回来,只是为了让他冬季有地方舒活舒活筋骨、放放电,50元能搞定,干嘛要二百五。

游泳,从商业课程换成一对一私教。私教怎么可能比一对多的课程便宜?还真不一定。

我家曾经报名的游泳课程教练一对三、四个学生,每节课半小时,课程的设计是学生达到要求后才能升级到下一级,再学习新的动作。至于多久能升级、要上几节课,除了看孩子的学习状况,基本就是教练说了算,也许四节课,也许更久,操作空间很大。

更重要的是,一节课30分钟,平摊到每个学生身上,也只有10来分钟。泡澡都比这个时长争气。



在朋友的介绍下,我认识了游泳馆的管理员,费用和游泳课算下来差不多,但一节课30分钟全花在孩子一个人身上。

虽然私教不是专业人士(游泳课程的大部分教练也是非专业人士),但教小孩子绰绰有余。我让孩子游泳的目的不是希望他成为菲尔普斯2.0,只是想让他快点掌握这项可以保命的技能,以及夏天能多一个和小伙伴在池子里戏水的游戏。

所以,只要家长不指望靠兴趣班加分、升学,平替大把存在,一点都不影响小孩子嬉戏玩耍的快乐心情。尤其是咱们平民体育类的运动,甚至刚开始的时候爹妈都可以上阵、做启蒙老师。

学龄前,如果目的是为了孩子强身健体,公园、小区的免费健身器材爬一爬、跳格子、自己带小球拍球和踢球,足够了。想让孩子试游泳的,父母可以先带着孩子去水上乐园玩水,确保孩子不怕水后才考虑报班。

我认识的一位家长,女儿读学前班时就报了游泳课,每周一次、每次四十分钟,练了大半年,女儿还是不敢把脸放进水里。入门成本太高了。

学龄后,咱们首选还是多利用免费资源,比如去公园带着孩子跑步提高体能和速度,周末跟同学约去公园晨跑、骑行。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可以买儿童尺寸的用具,家长先带着试试,球类运动的入门并不难,这些运动还不限场地,可以随时开展。确定孩子感兴趣想学,家长再报班。

除了体育类的兴趣班,像思维拓展、动手能力、简易的STEM训练,都可以不依托付费的兴趣班、免费进行启蒙。


比如,印度有一名高材生工程师叫阿尔温德·古普塔(TED上有他的演讲,点击量超高),他“不务正业”花了 40 年的时间,专注在教孩子们用最平凡、甚至是垃圾材料去制作科学玩具,寓教于乐。40 年间,他从一开始乡村支教时教一个村子的孩子学做玩具,一直到后来在印度近三千所学校开设工作坊,几乎影响了全印度甚至更多国家的孩子们去亲手创造自己的玩具。

他开设了一个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共享网站:http://arvindguptatoys.com/ ,这个网站里有上千种玩具的制作说明、四千多条教学短视频以及五千余本共享图书资源,读者从东欧蔓延至南非,遍布世界。这些材料都是免费观看和下载的。

图片儿子跟着阿尔温德用空牛奶盒、纸筒和泡沫做还未完成的潜水艇(作者供图)

用当下流行的话术来说就是:不是教具买不起,而是“废物利用”更有性价比。

我们除了靠找平替把孩子兴趣班的开销打下来之外,还采用了更为激进的“一刀切”标准,对兴趣班开展剔除计划。

我们曾经给孩子报过足球、体能训练、画画这些兴趣班。过去,孩子不明确拒绝,我们本着“广泛撒网、重点培养”的报班原则,就让他去玩了。现在,寒冬难熬,但凡孩子对某个兴趣班的回答不是“我非常喜欢/很感兴趣”——天秤座的儿子回答大多是“还可以”“都行”——在我耳朵里这些话一律转换成“可以砍掉”。

兴趣班、兴趣班,孩子兴趣都不大,家长还有啥必要上赶着撒钞票?

什么叫有兴趣?孩子今天心血来潮说喜欢,玩了一段时间后意兴阑珊了,但家长催一催他也能在平时玩一玩、练一练的,这在我看来不叫兴趣。我理解的兴趣是,孩子天然的特别喜欢。比如,喜欢下国际象棋的孩子,自己每天会在网站上找人下棋、看视频上课、练习解残局,根本不需要家长催促。

也许家长“强逼”之下,有些孩子也能在某个项目上出彩,但除非是孩子有天赋打算走职业路线、或者要靠某个项目加分,否则家长要认真想一想真有必要走到这一步吗?



《我在上东区做家教》的作者布莱斯是纽约富豪圈的金牌家教,她在书中提到那些资产位于1%的家长们鸡娃有多疯狂,单就体育兴趣班这一项来说,为了能卷进藤校,孩子们不仅花费太多时间、身体也被透支。有的学生因为在打网球时肩膀永久性受伤,再也无法实现在大学里打网球的梦想;有的学生由于长时间练习单项运动,手腕骨头已经变得纤薄脆弱,容易在篮球即兴比赛中骨折。

作为家长,如果咱们没有要把孩子鸡进藤校/top 学府的野心和财力,不妨多顾及一下自己的结节和甲状腺、孩子的焦虑和抑郁,它们和亲子关系的健康远比兴趣班宝贵。

最后,我们家长要严防死守、把持好底线,在兴趣班这件事上不要轻易被带跑偏。

对家长的钱袋子来说,兴趣班分三类:必须要参加的、参加与否都可以的、不必参加的。最后一类就是家长要守住的底线。

当鸡娃的洪流滚滚袭来,大多数家长都很难“独善其身”。周围的孩子都在学乐器、家长们推荐的领导力课程、假期邻居都在给孩子报名的研学营……总有一款能让我们按捺不住焦虑、想要为商家奉上自己的钱袋子。

在家长眼里,自己的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值得砸重金好好培养;可在不少商家眼里,孩子就是韭菜,割完一茬算一茬。家长若是能保持冷静、清楚自己以及生下的娃几斤几两,就不会冲动付费了。


比如,我周围的很多孩子也在学乐器,小区里都能凑出一个交响乐团来。但乐器是我们不会让孩子去学的。两边家里往上数三代,祖宗里划拉不出一个懂乐器的人,孩子没有基因、也没有一个愿意陪练奉献的爹妈,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完全没兴趣尝试,所以乐器不碰。

另外,很火的编程课程我和老公也达成了共识:现在他才二年级,不急,等孩子大一点有兴趣自己学吧,如果他没兴趣就玩玩游戏吧。按照人工智能这个发展速度,我不确定现在学的编程语言到十几年后孩子长大了是否还有效。从实用的角度来说,让他学编程,是不是早点教他用好各种AI应用给有用?

至于一到假期就流行起来的各种研学营,除非家长是为了躲几天清闲花钱把孩子送走,否则没必要去。花几千块钱去抓鱼、挖菜、吃苦,走马观花学不着东西、也与所谓的见过世面挨不着。去名校地标打卡到获得名校录取通知书之间的差距,可能比距离“一个小目标”还遥远。

只要家长对自己的基因有足够清醒的认知、对孩子的亲妈滤镜碎得够彻底,从兴趣班上省下的钞票超乎你的想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Ttysht. ( 京ICP备19046759号-1 )

GMT+8, 2024-4-28 09:16 , Processed in 0.019392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ttysht X3.4

© 2001-2017 ttysh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